《聶耳》雕塑青銅變“黃銅” 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呼吁科學對待文物避免“破壞性”保護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的青銅雕塑像,竟遭遇‘破壞性’保護……”8月26日,九三學社上海市委向上海市政協提交社情民意疾呼:“政府相關部門一定要注意科學地保護,好心辦壞事的遺憾不能再發生了。”
原作表皮被破壞
8月25日,位于復興中路淮海路口街心花園一側,由我國雕塑大師張充仁先生創作的青銅雕塑《聶耳》像四周搭起腳手架,兩位工人正在進行清潔工作。工人使用一種藥水在雕塑上用力擦拭,原本青銅色的雕像,已經呈現黃銅效果。
“原作本來就是青銅色,矗立在此數十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青銅雕塑包漿,不僅使塑像更加醇厚,也凸顯出歷史的滄桑與藝術感染力。”聞訊趕來的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機關干部詹詠告訴記者:“如今的‘保護’,不但破壞了包漿,連原作表皮都被破壞,是極大的傷害。由此造成的損傷已無法復原……”一旁的工人則說“知道這是文物,打磨完畢之后,明天廠里來人一噴漆,馬上就光亮如新!”
據介紹,清潔聶耳雕像的舉動,源于此前熱心市民在電話中向媒體反映銅像污損嚴重。市民沈先生說:“我看到雕塑的上身衣角內側破損、下身西褲正面褲腳則是條條銅銹。看著很心疼,旁邊的垃圾箱都有人清理,怎么這么一位偉大的音樂家雕像就沒人維護呢?”
徐匯區文化局得知情況后,立即派出人員前往現場處置。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復興中路淮海路口街心花園察看,發現經過噴漆后的雕像,確實呈現黃銅顏色,看上去感覺“很新”。雕像四周現在仍然被施工圍欄遮擋著,尚未對市民開放。
粗糙保護是傷害
市民反映銅像污損嚴重是好心,有關部門的聞訊而動也是出于好意,但不科學的保護卻壞了事。九三學社上海市委的社情民意指出:“街頭青銅雕塑的清潔,是非常專業的工作,應該由雕塑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才能避免對原作造成傷害。這樣粗糙的保護,實際上是一種傷害甚至損毀。”
該社情民意希望能舉一反三,對于承載上海文化、歷史風貌的建筑、雕塑等,予以科學地保護,不要再出現類似的“保護性”破壞和破壞性“保護”,上海在努力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形象的進程中,也應該為前人留下的珍貴歷史烙印留一方安全的天地,今人才能無愧于前人,也無愧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