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這個季節,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他在那首至今還讓人熱血的著名詩歌中說到,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其實,從今天起,就已經可以關心這些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東西了。它就在山東濰坊市的壽光,這個響當當的中國蔬菜大縣,1天后第17屆中國蔬菜博覽會就會在這里舉行。
經組委會特別許可,我們提前探訪了正處于開幕前閉關精修的菜博會展覽館,除了近距離觀察到我們每日必須的五谷和蔬菜的生長細節,還流轉眼球,大飽眼福,看到了壽光人在糧食生產和蔬菜研發上的匠心與創造。我的評價是:精彩震撼,不亞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
我們很關心食品安全,但我們離真相實在太遠。有一個觀點誤導民眾N多年,那就是,大規模工業化種植的蔬菜會使用農藥、化肥,所以會有化學殘留物,會導致食品安全焦慮。所以,多年前,我聽到過一句調侃的話:要想死得快,多吃**菜。
其實,事實并非和我們想象的那樣。你沒有考慮到的因素遠多于這個淺顯的說法。其實,農業發展到現在,即便是偏遠的邊區,種植業用化肥也是一個普遍事實,不然,央視哪來那么多化肥的廣告?
另外,你以為農家小戶屋前村頭小規模種菜就不使農藥化肥?10年前由新聞記者參與的一個農藥殘留物檢測調查就發現,省級中心城市周邊的菜農甚至在清晨5點還在向早上六點收割并送往早市的空心菜葉面噴施劇毒農藥甲胺磷。
而這種農藥的毒性,一般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基本揮發。更多的調查和檢測發現,越是個體化種植和供應,食品安全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為這個界限只掌握在菜農的良知,對于經濟效益的無止境追求,往往導致無良菜農根本不會在意食品安全。
而集約化經營的大規模蔬菜種植,則能夠有效控制,精準施放化肥與農藥。在生產方式已經全面升級的山東壽光,小規模種植早已讓位于大規模的大棚蔬菜種植業。
通過土地合法有償流轉,農民的小塊土地大多已經合并到大公司、大品牌的蔬菜聯合體經營,大公司為了占據全國甚至是日本、韓國和歐美的市場,不得不采用食品安全標準、近乎苛刻的歐洲環保標準,嚴格限制生長中的蔬菜作物化肥與農藥。
我們在山東壽光蔬菜大棚中見到的,都是可以直接采摘并生吃的蔬菜,那些在大棚的無菌環境靠營養液生長的作物,與外界物理隔絕,沒有病蟲害,何須使農藥?
徜徉在“農圣”賈思勰故里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我們看到了中國農業最先進的大規模種植技術,已經打碎農村出身的我對于農業的久遠記憶。
那種農家小戶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景象已不復存在,良種選育、無土栽培、控制產量、病蟲防治等數千年來農業領域的關鍵技術,在中國壽光,已經完全比肩當今世界農業科技最先進的以色列、日本等國。
為實現節水、防治病蟲害、增加產量而不依賴季節變換等目的,農業大棚早在近二十年前就對這個農業大縣實現基本全覆蓋。
2年前,山東壽光的大棚還升級到信息化數字控制時代,電子眼、數字控制溫度、濕度和作物營養噴施,無土空中種植已經普遍化。
參觀中,我看到地瓜在我們頭頂懸空生長,西紅柿一棵結出上萬紅珠,繁茂的枝葉向外伸展如同為紫禁城皇上撐開的巨傘。
高聳觸頂的大架上種著新鮮的生菜,在陽光下翠綠欲滴……正在棚子中勞作的工人說,這些生菜完全不用清洗可以直接生吃。
我們走到瓜田李下,經過葫蘆長廊,看到鮮花與蔬菜交相輝映,置身綠色海洋,身心舒暢,食欲大增。
令我感動的是菜博會展覽3號大棚中的那些栩栩如生的糧食塑像,在由成千上萬的生姜拼成的巨大“姜山”背景前,用土豆、玉米、地瓜、大豆、山藥等材料塑成的人物、城堡和故事,將人們帶入了絲綢之路上風情萬種的異國情調,鄭和下西洋、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非洲大草原的遼闊原野與粗獷土著……
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旅行,在我們依依不舍中結束。